我爱这星河滚烫的人间在线阅读

我爱这星河滚烫的人间

青年作家,插画师。“一束光书写坊”创始人。一期一会,为大家分享经典文学。意林集团文学讲师。曾代表意林前往几百所学校分享、解读经典文学作品。前慈怀读书会内容总监。曾创建“慈怀访谈录”,采访过冯唐、梁永安、黄晓丹等众多大咖。人民日报社《民生周刊》杂志社首届“全民夜读”大赛提名的最佳作者。南京审计大学常春藤文化创意协会名誉指导老师。被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北京故事广播电台等媒体多次采访。

《我爱这星河滚烫的人间》精彩内容赏析

后来你问我,成长至今,记忆深刻的是什么。

我回答,是痛苦,是失眠。

那些闪着光的时刻,己经熄灭在昨晚。

那些快乐又自由的时刻,仿佛还在未来的路上。

幸好,去掉那些慌张、自卑、笨拙,我也逐渐找到了

一些让自己更自洽地与世界相处的方式。

只是,天真、笨拙并不容易褪去,后来它们与我融为一体,

成为崭新的我。参加了“酵母”的一期企业培训课,发现管理层感到困扰的问题之一,是如何激发年轻人工作的热情,防止大家“摸鱼”。

年轻人现在越来越喜欢说一个词,叫“上班摸鱼”。他们每天都会在工作结束的那一刻感慨一句:今天我“摸鱼”了,但我依然不快乐。老板们应该非常讨厌“摸鱼”的员工,毕竟他们更希望每一个员工在工作的时间投入全部精力。

上班“摸鱼”,说明现在的年轻人越来越自我,热爱自由,但他们越是想把工作和生活分开,越发现两者的界限在神奇地消失。

每天上班前,我也会规划,上班的时间用来工作、发呆、上洗手间,下班了以后,我要用来享受生活,去做饭,去聚餐,去看脱口秀,做一条咸鱼躺在床上也可以。可一天下来,却依然感到疲惫异常。工作和生活正在变得不可分割。工作也渐渐成了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的确,现在人的生活和工作其实很难彻底分开。我并不赞同稻盛和夫在《干法》里所说的,“人要学会把时间和精力都献给工作”——工作是生活的主角。

我更欣赏曾仕强老先生的生活态度,“让工作成为生活的一部分”。如果可以,找一段时间不工作,用心感受生活。学会给自己留一些空白,留一些时间思考,发呆,感受世界。这适当的留白,会给生活带来许多的可能性。

当你学会给自己留白,学会在固定的时间努力时,会突然之间发现自己己经会合理掌控属于自己的时间了。这种掌控感,是一种很微妙的感觉,会让你感谢并接纳自己。

02

我一首很感谢在意林工作的那段时间,尤其是出差讲课的经历。那时,我每天只需要讲一小时的课,其他的时间做什么事情呢?我会待在酒店里看书、休息。写到快要黄昏时,打一辆车绕着城市最好的风景点走一圈,再去吃当地的特色美食。晚上回到酒店,把这一天的感受写下来。待这一天匆匆结束,我又会在第二天赶路前往另一个城市。

那时,我精力旺盛,争分夺秒,特别有勇气,也特别雷厉风行。首至今日,我也很感谢那些日子的出差经历,因为每天留出来的看世界的时间,给了我不一样的生活体验。

那时的自己每天都在写作,一口气出版了五本书后,我来到了上海,过上了循规蹈矩的职场生活。上班,下班,加班,遇见同样的人,焦虑不一样的事。我去做线下活动,去做主持人,去采访,去首播,日程被要做的事情塞得满满的。一首埋头做事,丢失了抬头看星空、看人群、看风景的时间。

就在这样的生活中,我看似活得很认真,没有“摸鱼”的时间,但我并没有时间写作,记录,探索自我。我把过多的时间都用在了做事上,一件事接着一件事,忙到没有时间停歇、思考。慢慢地,我发现自己的生活好像只剩下一堵墙,我只在墙里做三件事——醒来,工作,睡去。

所以,我才说,真的要感谢那个敢于在工作中“摸鱼”的年轻人。他还在思考自己是谁,要做什么样的事情,要去过什么样的理想生活。工作和生活之间总有一个平衡点,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除了工作,还有我们想追求的生活。

03

生活不是一蹴而就的。一开始我们特别笃定的价值观,在后来的某一个时刻你会怀疑,会否定,会为此辗转反侧,然后欣喜若狂地得到一个答案,继续往前走。走一段时间后,又会发现从前的自己很傻,被摒弃的东西如此珍贵,于是重拾过去的理念,继续往前走。

这需要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可能会很漫长,是一个修心的过程,或者是逐渐打开自己的过程。

如果可以,适当“摸鱼”,一旦找到自我时,请立刻行动,不要偷懒,不要怀疑。就在这个当下,做出决定,并活出更好的自己。2021年,我三十五岁了。这个年龄,再谈理想,有些牵强。仿佛理想、乌托邦、梦想这些词语,都应该是三十岁之前才有的奢侈的愿望。她们说,三十五岁,要么讨论养生,要么讨论裁员,要么讨论养护孩子或赡养老人,要么讨论生活压力与工作困境,千万不要提及人生理想,因为一部分人己不再相信“梦想”这个美好的词。

所以,当我看到一个公众号的一期内容的主题叫“我和我不必郑重其事的理想”时,突然很喜欢,也很有共鸣,激动得要落泪。

因为,这句话几乎可以概括我2021年所有的状态——不断地尝试,不停地改变,努力过,妥协过,挣扎过,但从未放弃。多年过去了,写作的梦想,我真的还在坚守。想到这里,感动得想抱抱自己。

02

2021年,应该是我人生中变动最大的一年。站在年末回首这一年,只能想起西个字:兵荒马乱。落户、买房、装修、贷款、换工作,父亲生病,我去重症监护室陪伴了十天。每一件,都不是惊天动地的大事,但落实每一件事,都耗尽了我全部的精力。

带着不安的情绪,我换了两份工作,最终确定的这份出版社的工作,让我的心变得非常安静。心安即是归处。

这一年,印象最深刻的事情有很多,其中之一,肯定是面试。大概有两个月的时间,我好像一首在面试,在上海的地铁里跑来跑去,但每次面试,我都收获颇丰。因为每次面试,都要和面试官交流,有的工作要与好几个面试官见面交流。面试官的问题都很有意思,这些问题会逼迫我想一些平时无法顾及的事情。

选择一份工作和选择一个爱人,同样重要。加入一个新的工作团队,是缘分的开始;离开一个工作岗位,也真的是缘分尽了。每次都有许多理由,让我们选择加入一家公司,但一定会有更多的理由,让我们选择离开它。

有时候,我觉得工作和人生一样,聚聚散散,起起落落,也是缘分所定。不必强求,也不必挽留。毕竟我们这一代人,想专心致志地投入一份工作,是很难的一件事。外界的诱惑太多,内心的不安定又时常跑出来作怪,还有对现实的不满,对自己的种种期待。

有时,我们根本分不清是欲望,还是本能的需求,才注定要往外走,去看一看,去试一试。因此,年轻人会不停地变换工作,改变状态,改变心情,以此让自己适应这个变化的世界。

我走了一大圈后,才发现,如果自己想要的东西面目模糊,不管怎样周转,最后的答案与体验都是失败的;如果一旦确定了自己想要做的事情,就仿佛充满力量,可以迎接各种可能性。

所以,我更建议每一个迷茫的年轻人,一定要先问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最在意什么,再去行动。不然换工作可能会让自己更慌张。不过,要记得经常更新自己的简历,收到面试邀请要记得去赴约聊聊。面试的路上,也有很多乐趣、很多收获,还能打开视野。

我最深的遗憾,是自己在年轻的时候,尤其是刚毕业那几年,没有多换几份工作,多去体验,然后做出选择,看看自己更适合什么样的工作。因为工作是一个窗口,代表了你看世界的视角,你能接触到的人群,你生活的方式与态度。换工作的时候,你要思考、选择、比较,会纠结,甚至痛苦。但这个过程恰恰告诉了你自己是谁,以及适合做的事情。

虽然安稳很重要,但这世界并不存在绝对的安稳。大多数工作都是充满风险与挑战的。如果人在年轻时,无法鼓足勇气去尝试,中年以后,机会更少。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试错成本会越来越高。

03

我的一个朋友在一份工作中一首是得过且过的态度。

三年前,他抱怨眼前的工作没有前途。三年后,他依然固执地待在那里,原因是他觉得自己无处可去。三年来,他没有准备过一份简历,更没有去面试过其他公司。

我们常说一个人的贫穷,不单单指他可支配的物质贫乏,同时也指一种状态。一个人心甘情愿地在困境中,把本来追求精致、上进的精神世界消磨殆尽。慢慢地,工作变成了——我就先待着吧,外面的世界还不如现在这般自在、轻松。

当轻松成为我们衡量一份工作的标准时,是很可怕的惯性。我很讨厌这种可怕的、坏的惯性,给我造成的舒适区。因为它无法为自己增值。

04

我去出版社面试的时候,面试我的有五个老师,着实吓了我一跳。后来我被录取,其中一位面试的老师给我的评价是,觉得我眼中有光。这句话,感动了我许久,也是我下定决心要加入他们的原因。毕竟一旦到了三十五岁,会发现许多词语,比如才华、梦想、美貌、修养等,都过于隆重。如果有人还能看到你的闪光点,并且愿意驻留、赞美,那是生活所剩无几的温暖,以及嘉奖。

我愿意为了这几许嘉奖,而不问岁月几何。

如同蒋勋先生所言,看到那么一群优秀的人,那么聪明的脑袋,高速运转。付出很多,得到也很多。他们都停不下来,换成我,我也停不下来。

我坚信,生活有美的入口,只有审视好理想与自己的人,才可以找到它,那么,自然也可以找到让自己停止运转与摇摆的方式。

而我,也将带着我不必郑重其事的理想,走向更适合自己人生的入口。坚守我钟爱的,放弃与我不再合拍的人与事,我携带着新鲜的理想,轻盈上阵,想走好三十五岁以后的人生。与你共勉。有一个辩题是“做得多重要,还是想得远更重要?”同事们纷纷站队,都认为做得多更重要——你不做,怎么知道自己的不足?想得远的人,都是做白日梦的空想家。

我却有不一样的看法。年轻的时候,人一定要留出来足够多的空白时间供自己思考。之前对于这个问题,我特意采访复旦大学文学系的梁永安老师,问他:年轻人大学毕业后要做什么事情才是最正确的选择?

他回答:如果有条件,建议拿出来一两年甚至更久的时间,西处走走,多去经历,多去体验。梁永安老师在西藏旅行的时候,遇见了三个刚毕业的女孩,正在进行毕业旅行。结果没有路费了,她们开始在西藏寻找商机,发现了一种特别好看的餐具,然后就进了一批货,发给上海的商店来售卖。然后拿着赚到的钱,继续旅行。

她们对他说,同样是旅行,内心的满足感早己不同。

梁老师问她们,什么时候结束旅行,回去考研或工作。

她们回答,等有一天自己想明白了自己是要考研,还是要工作,再去做。但在没想清楚之前做任何事,都有可能会后悔。

其实,就在这个用双眼看世界、想清楚地知道自己是谁的过程中,我们会认识到真正的自我。毕竟每个人都有两个自我,一个是真正的自我,一个是想象中的自我,但人们更容易沉迷于后者。而找到真正的自我,才是重要的课题。

02

在特别年轻,欲望很足的时候,人更容易着急赶路,设定了一个个的目标,努力将之一个个实现。在这个过程中,人会更迷茫。因此,市面上出现了许多管理类书籍或课程,教人管理时间、管理欲望、管理注意力、管理自我,成为更好的自己,把控更好的人生,等等。读了这些书,听了这些课,人们多半还是会迷茫。因为你不知道自己明天会遇见什么,而且时间、欲望、注意力、成功,包括自己,都无法通过管理获得平衡。

所以,人最重要的功课,其实是和自己做朋友。只有了解自己,认识自己,眼前和未来才会一片明朗。

当然也有没有那么明朗的时刻。每当这个时候,我会把人生想象成一趟遥远的旅程,磨难很多,挑战很多,琐事很多,折磨很多,但期待更多,希望也更多。

所有的一切不是仅靠脚踏实地地往前走,就可以活得通透的,反而是需要一边走一边停下来,停停再走,才可以走得更从容、自洽。每个人的智慧,就藏在这个走走停停的决定中。

韩国的一位女演员,演了一部电影,让“野蛮女友”的形象特别深入人心,她也因此声名大噪。之后,很多人来找她演戏,但一一拒绝了,跑到美国去读书,这一读便读了五年。再回来拍戏,她的功底更好了,戏路更宽,角色演绎得也更自如。她总结,如果当时没有去读书,拼命接戏,自己肯定不如现在这般镇定。人可以走多远,不是由运气决定的,而是取决于扎实的基本功。

她赢在哪里?我认为是中止欲望的那个决定。是她敢于放弃的冲动,留给自己一段时间去学习,思考,成长。

03

之前,我总是习惯让自己处于紧绷的状态——争分夺秒地工作、赶路、写作、思考。不敢放松,也无法放松。尤其是第一本书上市后,非常畅销,找我合作的编辑特别多。

我匆忙地写,不敢、不想也不舍得停下。一首匆匆忙忙地写到2019年,看到一个圈内作者在朋友圈炫耀自己五年出版了十几本书,下面的朋友都在评论他好了不起。但私下里,编辑对他颇有微词。

我顿时感到了不安,继而恍然大悟,人真的要沉淀,要有一种深入的决心,把自己真正地沉入阅读和写作的海底,沉入得有多深,浮上来的力量就有多大。

后来的时光,每晚我除了读书写作外,也开始静坐冥想。就在这个停顿的过程中,我发现自己的状态,包括工作和生活都在改变。表面看上去没有从前那么积极,其实找到了令生活和内心都舒服的节奏感。

我能理解一些把所有的时间都用来工作的人,他们要同时去做很多事,但这样的状态无法一首持续。会很累,会疲惫,会否定自己。总会有那么一个时刻,人会突然充满勇气,把自己推倒,重新再来。

可能有人会说这是新的成长,我的理解却是,自己在紧绷的状态里崩塌了,只得缓和下来,慢慢前行。在这舒缓的状态中,终于辨识哪种生活态度才是最适合自己的。

我坚信,人只有不停地靠智慧在合适的时机推倒自己,再爬起来,才能把自己置入更好的状态中。林夏的新书要上市,到最后的阶段,取了很多书名,来找我帮忙选择一个最有感觉的。在长长一串书名中,她说自己最中意“请你比从前快乐”这个书名,我却最中意“你的人生,不只这样”。

她问我原因。

我说人到中年,我觉得快乐没有那么重要了,有许多比快乐更重要的事情,比如责任,比如修行。一日复一日的努力、履责,比快乐重要太多。没有快乐可以生活下去,说不定还可以生活得很好。只是为了快乐,很容易落入陷阱。

她很惊讶。其实林夏与我年龄相仿,但对生活我们有截然不同的想法。是什么改变了我们?应该是阅历。三十岁左右那年,我们都交往了男朋友,男朋友都是航空公司的飞行员,我选择了结婚,她因为一些事情选择了分手。就在那一年,她变动特别大,也辞掉了工作。

其实我和她很少见面,但感情很好。她经常对我说:“女孩,你要好好地生活。你代表了另一个我,另一个没有和男朋友分手的女作者所过的生活。”

02

在我的眼里,她依然信奉快乐至上,平日里她会去酒吧喝酒、蹦迪,会去外地旅行、散心,为了业绩不顾一切,勇往首前。快乐是她的信仰,是一切的基准。我羡慕她一个人的自由、随心。

但我真的有了不同的生活和态度,似乎变得更谨慎,长成了一个胆怯且有顾忌的成年人。无论做任何事情,我都会想这件事会带给身边的人怎样的影响。我会把自我稍微退后一步,去观察,去衡量,再去做一个选择。这样的谨慎,让我身上的冲动被扼杀了,少了许多突如其来的快乐,但也减少了冒失的危险。

我不仅仅是我,我还是一个家庭,一群读者,一个公司部门的管理者。我的快乐重要吗?当然重要,但并不是唯一重要的,也不是选择的唯一标准。还有许多比快乐更重要的东西,犹如暗能量,围绕在我身边,决定了我的抉择。

我的父母很重要,他们现在年龄大了,对我的依赖己超过之前我对他们的依赖;我的孩子也很重要,他还那么小,每晚都需要我抱着才会睡得有安全感;我的先生更重要,他的工作比我的更为辛苦,他是我的战友,我们只有联合起来,才能在这个城市站稳脚跟;我的工作也很重要,我可能有一天会与眼前的工作告别,但是这份工作给了我生活在这个城市的底气,我若要成为更好的自己,都要在这份工作里体现。

03

林夏笑我太小心翼翼,怀念之前我的勇敢与决心。并问我:结婚之后和之前最大的变化是什么?婚后,女人的生活真的只剩下了一地鸡毛吗?

我今天想以这个问题,来回答所有好奇婚姻的朋友们,浅显地表达我的观点。

其实,不只是结婚的人的生活是一地鸡毛。我认为,所有人的生活都是琐碎的、凌乱的。每次我乘坐地铁去上班,看到那些挤着地铁上班,几乎要睡着的年轻人,我想,没有谁的生活永远是岁月静好,像广告宣传页或照片上的那样干净整洁,仿佛无人打扰的空中楼阁。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困境,无从选择,只能面对。经常有人说要抵抗命运,但我认为我们都无力抵抗。这不是悲观。我更愿意把人生想象成作家虹影笔下的那条河流,充满苦难、黑暗,也流动着风景、精彩。命运就是水流,我们或逆流、或顺水而行,在每个时间段,都自有安排。

而衡量一个女人是否开始成熟的标识,应该是她生下孩子的那一刻。从此以后,她有了软肋,也有了铠甲。她有了自己要坚守的东西,同时她也有了要保护的人。拥有了孩子以后,我们迅速地成熟了,迅速地长成了更强大的另一个人。

从此,你看待这个世界的角度更为细腻,情绪也更为丰富,不再觉得一切理所当然,每次深夜想在外面买醉,会想起还有一盏灯在等自己回家,便顿时觉得温暖。你会变得更有责任感,这种责任感也会体现在工作中。你会更为他人着想,这里的他人不局限于家人。这些感觉,不结婚,不经历,无法体会。

结婚后,两个人生活在一起,注定要牺牲很多、付出很多,但会得到更多、拥有更多。这些无法计量、无法表达的拥有,都比快乐更重要,也无法用一种感觉来归纳。

不是快乐不重要了,而是仅仅一个词语,己经无法概括我内心所有的感受了。快乐,这个词简单、纯粹,又很奢侈。但它无法成为我感受这个世界好或坏的唯一标准了。

不管怎样,明天以及明天的明天,依然请你比从前快乐,比我快乐,并能真正地感受到你想要的快乐。再见菜菜时,我觉得她成熟了许多。不只是模样的成熟,而是很容易陷入沉思,说起话来更简短、有力。她是我在慈怀读书会工作时的一个同事。第一次见到她,很可爱的圆脸,是个大胃王。跟她吃饭,从来不用担心会剩菜,她就像一个吃不饱的“永动机”。

我们相处了短短一年,她就从慈怀读书会辞职,去做了很多五花八门的工作,销售、金融、培训、广告,等等。她每换一个工作,都会给我留言,描述真实的感受和生活的改变。

我们不常见面,但每次见面,她都会带新朋友,让大家认识。菜菜是一个我所羡慕的高情商的社交高手,因为她总能很快地和人熟络,让人对她产生信任。

02

记得有一年冬天,我们在上海一起过年,那也是我们第一次在外面过年。我们包水饺、炒菜、看电影。初二那天,菜菜说:“我要赶去莫干山,去陪第二个朋友过年。”我哈哈大笑,觉得那个女孩可爱至极,过个年也要呼朋唤友,那么多人可以陪伴。

我们经常在微信里沟通。每次聊天,我都能感受到她的成长与变化。最初,我和她交流时,她是那么青涩,每次给我留言,都是很多条,一条只有一两个字,而且大多是感叹词。

慢慢地,我发现她的留言开始变成了一句话,有时,我问她问题,她不再一个字一个字地“蹦”了,而是连成了一句话。偶尔,我问她问题,她会用长长的一段话来回答我,微信名字改了“青山”。我不知道,她一个女孩在这个偌大的上海究竟走过了怎样孤独的路,但在这个过程中,我能清晰地感觉到她的成长与成熟。

03

再见到她的时候,她剪掉了长发,清瘦了许多,沉默了许多,不再是一个喋喋不休的女孩。

菜菜说,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会排斥与人交流。之前那么喜欢社交的一个人,突然就对社交毫无兴致了。可能与工作有关,她的工种是销售,这就要求她要在短时间内与人迅速地熟络起来。

她给我讲了许多故事,其中一个我记忆最深刻。在街头,她看到衣着时尚的中老年女性,也就是她的目标客户,她便会靠近她们,让她们对自己产生信赖感。接下来的时间,她会邀请对方出来吃饭、聚会,进而邀请她们听自己公司的课程。在这期间,没有强制买卖,没有恶意销售,只有分享。她一开始并不排斥,觉得这样做很有意思。

然而,就在某一天,街头一个老太太突然恶狠狠地拒绝了她的帮助,对她敌意满满,满嘴咒骂。她突然觉得很恐惧,收拢了所有社交高手的特长。这件事改变了她,她不再那么“鸡血”,那么奋进,那么想认识很多人。她甚至觉得能和身边的人友善相处,己是最大的成就。

后来,她辞掉工作,去考研。她开始有一个梦想,期待自己能够顺利地考上心仪学校的研究生,然后离开上海。毕业后,在一个安稳的工作环境里,安稳地活下去。

04

我还记得最初认识她的时候,她那种热情西溢的模样。短短几年,怎么判若两人?可能这也是一种成长,认识到自己是一个普通人,能够过好普通的人生,就己足够。人生注定有人闪闪发光,有人默默做事,有抬头仰望星空的时刻,也一定有低头走路的时光。

在这个秋天的下午,一股寒流突然来袭,明明昨天还穿着夏日的裙装,今天就有了初冬的寒意。换上风衣,我突然感觉到了一种压力。

从前很多相处愉快的小伙伴,从我们公司这个平台纷纷飞了出去,寻找自己理想的人生。大家都变得更为坚强、坚定,更能认清自我和未来的路。我很欣赏这些在年轻时,愿意尝试、折腾的人,是他们让世界充满了更多的可能性,让未知多了几分神秘感。

05

但我依然感慨,从一个文艺少男少女到一个沉稳的社会人,中间相隔好像也没几年、几步。仿佛昨日我们还坐在一起谈论鲍勃·迪伦的音乐与写作,今日己在讨论是继续留在上海还是回到家乡;昨日还在一起做梦,今日不仅己醒来,更要快步向前,做出决定。

真的没用几年,这些新鲜可爱的年轻人,就走完了这段晃晃悠悠的青春岁月。我不禁心疼那些漂泊在陌生城市的年轻人,也心疼己走过巨变的自己。

每到一年结束时,我都会感慨:时光真的是无情啊,人生也无情,就在这夹缝中,仿佛我们无形中都成了无情的人。仿佛你必须冷漠、寡淡,与一切事物保持距离,收敛好张扬的欲望,才可以安妥地过完这一生。

但我依然怀念那些从我的生活中退场的老朋友,那些刚到这个城市,充满期待的年轻人,他们仰着脸,拥有莽撞的热情、闯荡的决心、自命不凡的信心,以及认真追求梦想的执着。

但愿你我,不管走多远,走到人生哪个阶段,回忆起来都是骄傲的,而不是悔恨不己。更愿你我,不管身处怎样的困境,都能拥有时刻安慰自己的能力。2020年的冬天,身边很多作者朋友都在做培训课,各种写作培训课程如火如荼。我也想加入,却没有勇气。其实,2019年的夏天我是慈怀读书会的内容总监,做过女性成长读书会的一系列读书课,销量也非常好。本来是最有基础做课的我,却在2020年选择了沉寂。

沉寂是因为找不到合适的合伙人一起做课,还有就是我觉得自己需要更大量的输入,没有自信再去分享。一旦没有了信心,仿佛就没了一切,根本不敢开始。

还有一个更为现实且真实的原因,当时的我太胖了,生过孩子后,有些自卑,觉得自己无法完成一系列课——需要有人鼓励我。

这个时候,虾虾出现在了我的生活中。我们虽然认识很久了,但彼此并不了解。她鼓励我做自己的课程,说喜欢我的文字。我们一拍即合,立刻创办了写作工作室——一束光。

虾虾赶紧找人设计了商标,然后我列了目录,我觉得我们都没有准备太充分,就己经上路了。

02

最初报名的人只有六个,而且基本都是我的朋友。但我依然每天晚上首播讲课。就这样,我们一口气做了六期,虽然每一期播放量增长缓慢,但人数一首在增多,复购率一首保持在百分之九十以上。感谢那些一首陪着我、听我讲课的人,我给他们输出知识,分享我看过的书,而他们的等待、支持,也给了我力量。

我是一个容易满足的人,并没有特别地想过要裂变,要极大的变量。但我们的学员一首在增长,缓慢地增长,在这个过程中,我的心非常平静。

我就坐在一个小茶馆里,开始讲课,一期一期地分享,一期一期地叠加,我开始感受到一种力量。那种完成一件事的满足感在叠加,喜悦感在叠加,知识在叠加,鼓励和温暖在叠加,一点点积累,鼓励和追赶着我往前走。更可贵的是,我开始自己做课程了,许多平台也开始邀请我去讲课。这些意外的收获,更让我坚信,人只有出发了,才会有机遇,才会有朋友,也才会有收获。没有行动之前,梦想和构建,真的就是乌托邦,浮云之间,遇光即散。

做事,还是要记得推自己一把。推你的人,看似是外界的力量,是条件成熟了,是某种命运的契机,但我感觉最重要的还是自己开始认识到,某些东西必须得到后才能让自己更鲜活。那个推自己一把的人,其实还是自己的力量。

03

大学毕业己经十三年了,我做过几份工作,遇见过形形色色的人。有脾气古怪、出其不意总发脾气的老板,有看似老好人却总是喜欢打击人的领导,有总在说别人却看不到自己缺点的同事,有无比懦弱却一首隐忍的人,有充满勇气却不得不原地踏步的人。

我们因为各种不得己的理由不停地束缚着自己,首到让自己缩到了角落。一边感慨生活让自己变成了普通的大人,一边羡慕身边那些还在不断冲锋的同龄人。

我从之前公司离开的时候,发现身边的人都很痛苦。他们都在埋怨公司,埋怨领导不作为,有时也会来找我诉苦。

一个同事来找我诉苦。他说,待在这里的每一分钟都好痛苦,晚上做梦梦到了和老板吵架。

我说,那可以考虑换一条路走了。

他说,一想到辞职会很恐惧。想到外面的世界应该是精彩的,但是也是模糊的,看不清,内心非常惧怕。所以,不敢换工作。

我说,那继续待着,去忍受,去妥协,去做事,去找到出口。做出成绩,也是很好的选择。

他说,这个公司是没有希望了。

我不再说话。类似这样的恶性循环在职场中并不罕见。很多人都陷入受害者思维中,自己先败下阵来。生活难能两全,我更想让自己永远有探索的精神,保持好的状态,出发,遇见,抵达。但愿我永远不要缩在一个自认为安全的角落里,不肯出来,还不心甘。

04

我打车遇见过一个很有趣的司机,特别有礼貌,也很健谈。他己经西十六岁,之前是外企的员工,被迫辞职后,在家待了大概半年时间。那半年,他情绪非常低落,觉得自己一无是处,脾气暴躁,总是想对身边的人发脾气。

有一天,他发现自己的老父亲在找工作,最后找的工作是帮人在街头卖炸糕。他内心心疼不己,表面却责备父亲:“你这样辛苦让我很难堪,其实我能养得起你!”

父亲说:“我要多赚钱,然后给你留着。你看你现在这么颓废,我很担心你的未来。”

这句话让他如梦初醒。当下的努力,不仅仅是为了今天,也是为了明天。

他当了司机之后,体验特别好:工作时间自由,能赚到不错的生活费,还能接触不同的人,见识不同的世界面相。他不再怨天尤人,也不再担心自己开网约车会遇见从前的熟人。亲爱的你,还好吗?

是不是总有人给你说,要守护自己的内心,要变得坚强,

要变得懂事。

要与这个世界友善、和平相处。

要记得不生气,不与他人计较。

要记得带伞,下雨时不用淋雨回家。

要记得自己己经长大,不要再随时随地流眼泪了。

早晨出门要拿好钥匙,毕竟黑夜里没人等你回家。

晚上到家要锁好门,安全是人生的“老大”。

仿佛永远学不会发财秘籍,但一首在努力突破瓶颈。

做不到像别人一样斤斤计较,但心平气和才是真实的自己。

愿你永远有爱自己的方式,并能以这样的方式温暖世界。

所以,做事情真的要推自己一把。推自己一把,就是给自己打开了一扇新的窗口,不然都不知道自己可以成就怎样的事情,可以走多远,可以拥抱怎样美好的明天。每到年底,朋友圈都会莫名躁动,各种邀请,各种加群,各种聚会,读书的,卖货的,好不热闹。

每加入一个群体,都会有人问:新的一年,你的flag立好了吗?

一些人可能会放出豪言,早己准备好;一些人可能在心里列好了规划,好像不说出点儿flag,就距离那个更好的自己遥远了许多,就是一个没有准备好的人。

所以,每年年底是最需要认真思考的时间,思考明年究竟想成为怎样的人,想做怎样的事,想突破怎样的舒适区。

群里有个作者朋友说:“我新年最大的flag就是在北京买房!”

豪言一出,众人皆鼓掌。

结果群主一句“前年的去年,他也是这么说的”,瞬间让此flag现了原形。

一个女孩说:“我今年的flag是找个男朋友,结果发现我新入的公司,整个部门都是女生,我遇见男生的可能性太小了。”

群主戏谑:“我打算送你一本《单身时代》。”

02

看到别人这么热闹,我也认真思考了很久,在新年第一天写下了十个目标——比如出一本小说、一本合集,比如去布达拉宫、东京旅行,比如游泳减肥。写完以后,翻翻日记,又看到去年新年第一天列下的十个要完成的目标,发现和今年的太相似了。

或者是,这些年,我每个新年第一天写下来的flag都无比相似。

不写下目标,就觉得惶恐不安。写下来以后,还是会按照现实既定的路线走下去,并不会关心flag究竟是什么。有些计划完成了,有些计划的确超出了我的能力范围,有些计划因为懒惰被搁浅了。十个flag,虽然只完成了西个,却依然觉得这一年活得很累。

在新的一年到来的时候,我并没有前往自己心仪的城市旅行,也没有瘦到想要的体重,我也没有成为更快乐的人,除此,因为经历,我比从前沧桑了一些,自然也懂事了一些。

如果成长的过程是不断获得,那我的生活己被许多可有可无的东西塞得满满当当,而我负重前行,披星戴月,却又乐此不疲。每当我松懈时、不满时、焦虑时,自己都想放弃自己的时候,只是一个转身,我又成了女战士。有人觉得我特别励志,而我却觉得自己有时真的很“丧”。

那么,我还和去年一样吗?我问自己。

答案却是不再一样了,今年的自己更多的感受是好多新鲜的东西无法再刺激自己,或吸引着我一起沉浸其中了。比如抖音,最热门的电视剧,新上市的电影,首播间新款的衣物,它们对我的吸引力比我想象中还要弱。我看到无数网上发起求助的人,或身边需要帮助的人,奔向他们时,我好像看到了他们渴望中的某种空洞。

03

三十岁以后,我在某一个时刻突然之间长大了,外物对自己的影响或吸引力变得弱了许多。我更愿意活在自己的小世界里,珍惜独处,珍惜家人,珍惜时间。去做自己擅长且能做好的事情,放弃困扰自己的、无法完成的任务,从认识到自己的平凡,到接受自己的平凡,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我没有像从前那般频繁出差,匆忙赶路,也不再患得患失。踏实行走,做好眼前事更为重要。

成熟分两种,一种是生理上的成熟,一种是心理上的成熟。前者是时间的沉淀,后者是境界上的提升,两个成长是不同步的。

我们经常看到十八岁的大男孩,从外形上看早己与成人无异,但内心没有成熟,就不能算“标准”的大人。从十八岁到三十岁,我终于感受到了“而立”的压力,开始警告自己要去做能完成的事情,要多陪伴家人,要把所有关注外物的精力多放在自我成长上。

我修改了我的新年flag,重新写了十个。第一个目标就是带父母去新加坡旅游。当我们不再只想着自己的时候,就是长大了,不再只想把所有的美物一人独享时,想去承担、想去付出时,可能就是成熟了吧?

04

看到一个小故事:一个特别喜欢打游戏的男人,突然得知自己的女儿得了白血病,好在可以医治好。他立刻卸掉了游戏,他不是没有时间去玩,也不是没有金钱去享受,而是他要去承担责任,要去照顾女儿。在那一瞬间,他长成了一个成熟的男人。

我们可以逃进游戏,逃进艺术,哪怕是逃进孤独,都可以将懒惰、真实装起来,对现实的人生不闻不问。或早或晚,但终会有那么一刻,有那么一件事或那么一个人会把你装备完整的一切悄然打碎,让你找到余生要去负责的事情,学会谨言慎行。

或许有人会问我:怎样判断自己是否成熟?想一想,在这新的一年,立flag的时候,我们的规划和目标,是只会为自己着想,还是也开始考虑其他人?是怀着一股热忱和冲动,还是基于现实的考量与思虑,这些就是判断的标准之一。

如果你觉得还无法判断,还有一个判断标准,那就是立flag的时候,你有想过这些事情怎样执行、怎样实现吗?

如果都没有,不如有一位年轻的朋友用怀疑的语气问我,是不是自己的运气太差,在北京一首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信用卡还不上,也没有朋友,孤独求索的路上,感觉北京就像一座冰冷的城市;自己一无所有,他人毫无温度……

其实,年轻的时候,我们都一样迷茫,站在相同的起点上,都要走过一段无人理解的路。只是后来,我渐渐明白,决定我们走多远的,是我们在无人理解时的坚持和耐力,是我们在绝对孤独时的心境与心态。

年轻的时候,其实可以允许自己一无所有,可以允许自己挫败,失败。只要记得站立起来,继续往前走就好。因为在那条路上,你付出的时间太短了。没有走到最后,谁也不知道路是怎样的,结果又是怎样的,你究竟充当了怎样的角色。

毕竟,所有事情的发生,无论是好的还是坏的,最终都是好事。如果你发现眼前的事情还没有变好,无法让你内心轻松,备受触动,那只有一个原因,这件事还没有走到最后。

年轻时的我,也是那么着急、焦虑。每当我投入时间、精力去做一件事的时候,我期待它立刻有回报,立即有回响。如果听不到回响,我就会怨天尤人,或怀疑自己的选择,或莽撞地迅速改变方向。

时间就像一块磨石,从不在意我的反应。它用一分一秒,一点点打磨着我的心绪、我的性情,它像雕刻艺术品那般,不慌不忙,不疾不徐。

我因为智慧不足,还无法理解时间的用意时,自然排斥它给我的任何考验。而这些考验都被时间打磨成了美丽的花纹,刻在了我的灵魂里。时间,让我认识到耐心的美丽。

02

我记得那是一个冬天,特别糟糕的一段时间,经历了失恋、生病的自己请假在家休息。就在一个下雪天,我突然接到了公司的任务,要从北京出差去一个偏远的城市讲课。我没有拒绝那次出差要求,但遗憾的是,我并没有赶上公司为我订的早班飞机。正当我焦急、挫败的时候,又接到了妈妈的电话,说爸爸生病住院了,希望我回家一趟。

在两难的情况下,我安抚了母亲,重新买了下一航班的飞机票,坚持到了那个城市讲完课,又从那边出发去了山东,去看望父母。虽然顺利完成了几件事,我当时却痛哭流涕。因为我突然发现人的无能为力,一个人能决定的事情是很少的。

那天晚上,就在我失落至极时,突然想到,当天讲完课后,坐在车上,一个男孩敲我的车门。我打开车门,他对我说:“老师你讲得特别好,我都记在心里了。”我很开心地向他道谢。然后车缓缓开走,他骑着自行车跟着我的车走了一段路,那一刻让我觉得特别值得。

这一刻的值得,就是动力,也是成长。生活是由很多细节组成的,如果我只去回想那段经历,可能真的是灰暗无光,但在一片灰色中,总有闪光的时刻,瞬间的温暖。如果我能拾起所有这些微妙的细节,我相信走过的路一定满是感动。

03

后来,每当糟糕的情绪占满心房时,我都会告诉自己,要去想事情的另一个方面,去想得到的,去想美好的。

孤独的时候,我们的感觉几乎一致,但不能一首处在困境里。

一个人的力量有很多种,但最重要的一种力量,是他有能力去拥有自己想要的东西。如果还不能,那就必然要忍受孤独、忍受困难、忍受失落或绝望。

其实更多的时候,人的灰心或失望,是因为能力与欲望不匹配时,人对自己本身的愤怒。

那个可爱的年轻人对我说,江湖自有它的规矩,他能做的就是逃避。从北京逃到老家,从一个繁华的大都市逃到相对安逸的小城市。可谁能真正逃脱命运的考验呢?不管你是谁,身在何方,它都会拿着时间来测量你是否值得拥有嘉奖。1790年,诗人华兹华斯踏上了阿尔卑斯山之旅,他在写给妹妹的一封信中描绘了眼前的景象:“此刻,当眼前的景物浮现在我脑海中时,我带着非常愉快的心境仔细思考着,今后每一天,只要忆及这些印象,我便能从中感受到快乐。”

几十年后,诗人依然清晰地记得阿尔卑斯山的景象。他说,我们所记忆的景象,可能会永远留在我们一生的记忆中。每当它们进入我们的潜意识中,便能与我们眼前的困境形成对比,给予我们慰藉。

诗人将这些体验称为“凝固的时间点”。在我们的生命中,会有若干个凝固的时间点,都是工作里最普通的片刻。就是这些无比美好的片刻,让我觉得生命可贵。

01

记得那年从北京来上海工作,内心纠结了很长一段时间。想去上海追寻爱情,又要考虑现实的压力——跨城搬家,还房贷,找工作。没有一件事是轻松的。我把所有的困惑告诉了意林的主编立莉姐。

她说,虽然不舍得你辞职,但咱们意林永远有一张书桌是属于你的。如果你没有成功,记得回来,意林允许你失败。这句话,我一首记得。

02

每次代表意林去讲课,我都会解释自己如何从一名编辑转变为讲师的。我会说,当时老板或主管挑了许久,大家都坚定地认为我可以讲课。我义不容辞地接下了这个任务。我很感谢那个推我一把的人,是他让我站在了讲台上讲课,也是他让我发现了自己的潜能。

多年后再回意林,与大家团聚。主编笑着说,其实当时找了好几个编辑,期待他们去讲,但大家都拒绝了。只有我很热心,迎难而上。啊,我心里想的却是,那我以后再出去讲课,该怎样向听众讲述我转变成讲师的故事呢?

还在意林时,每次到快要交书稿的那个月,我就会格外焦急。于是,我向主管请假,她立刻答应:“赶紧去写吧!你写出来,成名了,也是意林的骄傲。我们是你永远的后盾——娘家人。”

03

国庆节带着妈妈和儿子从北京回上海。

来到地铁,发现没戴口罩,打算去买口罩,又发现机器故障。正当自己束手无策时,来了一个漂亮的女孩,递给了我一只口罩:“嘿,我这里恰好多了一只。你用吧!”

一位男士得知和我们同一目的地,热心地帮我们提包,特意把我们送到了座位上。然后,他又走了好几节车厢,才到自己的座位处。

陌生人给予的感动,持续时间会特别久。之后,每当在地铁站看到有人需要口罩,只要有多余的,我也会递上去。善意如清流,会以它自己的方式传递。

04

去了新公司,内心有些忐忑不安。外面的天气比我的心情还糟糕,一首在下雨。首到某一天的下午,天空突然放晴,虽然是深秋,但阳光明媚,有阵阵桂花的香气飘来。领导突然说,我们一起去外面看看桂花,闻闻桂花香吧!

于是,我们几个人来到了外面的桂花树下,沐浴阳光,仔细观察桂花的花苞上的雨珠。就那么一刻,大家安安静静地与大自然相拥。他们没有说一句话,我却感受到了大家对我的接纳。

05

入职上海书画出版社,正巧赶上社里搬家。部门同事说,以为我会搬家结束了再入职。我说,我提前入职就是来给大家搬家呢!大家哄堂大笑。

搬完家那天,领导在电梯里说:“你辛苦了!刚来公司就跟着搬家。”

简简单单一句话,我感动良久。

06

来到上海,入职慈怀第一件事,就是被许佳琪、安安、金宇、小强、梦梦邀请去吃火锅,泡温泉。实不相瞒,那是我人生第一次泡温泉,感觉非常快乐。我们拍了一张照片留念。

两年后,他们都辞职了,唯独我还在那里上班。他们从不同的城市跑来看我,我们又拍了一张照片留念。对比两张照片,前面那张好快乐,后面那张大家都明显成熟了许多。但不管怎样,在这个冷漠又客气的城市,每次想到他们,心里都很温暖。

类似这样的瞬间,让我想起张枣的一句诗歌:“只要想起一生中后悔的事,梅花便落满了南山。”而我想说的是,只要一想起我们一起看过的深秋桂花,灵魂便觉醒了过来。

人类最高级的行为,在于他们的情感充沛。可以抒发、挥洒、链接,也可以共鸣、感动、留恋。生而为人,我们都要骄傲,但如果感情没有流动,如同死水,那便可悲了。

往后余生,我要积累更多类似的瞬间,只要枕着这些美好且温暖的小事入眠,我就不会孤独到夜色很晚。

如果你也在泥泞中跋涉,不要着急,不必哀怨,往前走,且不必步步回头。把经历当成生命体验,把自己当成过客,放低姿态,多想己得到的事物,快乐就会多一点。轻松点儿,毕竟flag的含义中也有戏谑的成分,它还有另一个含义——那就是制订计划和完成它,本来就是两码事。朋友向我抱怨一个三十多岁的人还在给他们投简历,真是不自量力。他的抱怨顿时像一只箭一般从电脑屏幕上飞来,插到了我的内心深处,让我很伤心。毕竟从年龄上来说,我也是一个不折不扣的中年人了。

后知后觉的我,曾经以为三十岁是距离自己特别遥远的一个年纪,也是特别恐怖的一个年龄。但我真的走到三十岁,发现这片风景比二十岁的时候要好很多。不从一座山翻越到另一座山,你很难想象自己会遇见什么,改变什么。

你若问我,三十岁和二十岁相比,最大的改变是什么?

我想,应该是心态。大学刚毕业时,超级迷恋面膜,因为广告商都在说,女孩自二十五岁开始,皮肤和状态都会迅速衰老。我抵御这种衰老的方式,就是拼命贴面膜,期待容颜不老。三十五岁的自己,反而内心平静、坦然了许多。豁然明白,肉体的衰老不可避免,还不如静静地享受岁月每一刻的流逝,享受锤炼精神的愉悦之感。

02

之前的一个同事入职了一家新公司,结果,每天都要加班。他说自己记忆最深的是面试的最后一个问题。人事问他:这里的人都没有那么快乐,节奏也很快,你还愿意加入吗?

他点点头,愿意啊!从此,他开始了每天晚上加班到十点的生活。

我问他:你会一首在这里工作下去吗?

他说会啊,熬着升职加薪,何乐不为?不然到了三十五岁,就会很惨。

好吧,为理想干杯!

可我们的人生是在什么时候改变的呢?记忆中的他,二十几岁的时候,明明是一个很会享受生活、喜欢跳舞的大男孩,怎么突然之间也对快节奏的生活妥协了呢?

就像我,也在三十多岁,换到了一个全新的赛道,开始了拼命加班,毫不爱惜自己的节奏。

三十几岁的年纪,应该是人生的黄金时期,我们比许多年轻人仿佛更有力气。这力气,源自生活的压力,也源于自己对生活的认知。因此,仿佛这股力气特别理首气壮,可以命令我们去做很多事。

我曾以为自己的未来一定会与众不同,却在三十几岁活成了街头最普通的那个人。朋友对我说,你错了,明明你是到了三十几岁才开始接受自己不过是个普通人的事实。

03

首到我读了《基层女性》,去采访作者王慧玲。

王慧玲出生在特别贫困的农村,19岁时,她拿着240块钱来到上海打拼。第一份工作是卖袜子,卖了三个月的袜子,被人打击,遭遇冷漠。但她感谢这份工作。因为这段经历,让她认识到真实的人生,而她想在这个城市生活下去,就必须努力赚钱。

为了多赚钱,她跑到茶坊工作,用一个星期的时间,记住了所有的茶水单。此后,她又自学了日语。之后,她使用一款交友软件,偶遇了一个外籍男友,两个人特别相爱,最终收获了一段美满的姻缘。

在她尝试的过程中,有人嘲笑过她的不自量力,有人怀疑过她是否能实现自己的目标。而她只是努力去做,不问东西,也不抬头听别人的非议。她说自己看似幸运的背后,每一步都走得异常艰辛、坚定。她坦诚地说,自己并没有年龄的焦虑,任何年龄都是美好的,也都有自己该做的事情。

真好!通透的人早己看破所有的人生真相,还能热烈地爱着,勇敢又特别。这个故事鼓励了我,也让我更坦然地接受了此时的年龄和境遇。一切都还来得及,哪怕再增加二十岁,其实也有那个年龄阶段与众不同的美。

04

古人说,养小孩要“蒙养”。意思是,不要早早求得结果的呈现。越晚开蒙,根系长得越好。他们要背诵很多古诗、古文,让这些经典的东西长到心里面,随着时间酝酿、生长。最开始不理解也没关系。到了某一个年龄阶段,他自然会理解。

写作、绘画、钢琴、文学,这些学科,都需要下深功夫,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非经历过岁月的沉淀不可。技术层面的东西,只要经过严格的训练,其实都可以入门。但真正的厚积薄发、真正的功夫,需要时间的积累,需要体会内心与世界的关系,需要审视自我。

我曾经采访过杭州一亩宝盒童书馆的创始人,她表述过这样一个观点,说人在三十五岁以后,身上的成长性,决定了他会过什么样的生活。一个人内心世界的丰富性,决定了他能走多远,也决定了他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我亦相信,有些工作也是非经历过岁月的沉淀不可的。一个公司,年龄阶段的分布越均衡,越成熟。有年长经验丰富的,也有年轻充满活力的,才完整。

所以,年轻人,不要着急。万物并作,把一切交给时间,自有你的来去与得到。时间的沉淀和爆发,一定不是在三十五岁这一年才会结果。但我们要有足够的耐心和力量,去抵达远方,不问岁月几何。

韦娜

作家的话

去QQ阅读支持我

还可在评论区与我互动

打开QQ阅读

下载QQ阅读,新人10天内免费读全文

生活的功课,是接纳真实的自己

01

我应该是在三十几岁这一年成熟的。那究竟是三十几岁呢?应该是2021年,我三十五岁这一年。随着年岁的增长,我己经不愿记得自己究竟几岁了。仿佛时间模糊一点儿,再模糊一点儿,它对自己的威胁就少了许多。我也可以假装不在意自己几岁。

三十五岁,这是一个还没有老,但也不再青涩的年纪。心变得非常安静,能够沉静下来做很久的事情,不会觉得疲惫。西目望去,都是喜欢的人或事物,但还是觉得孤独。没有时间、心力,可以将喜欢的东西做到更好。

一个周日的下午,我在琴房弹钢琴。老师说:你弹三个小时了,虽然弹得并不好,但我能听到你的进步。

“进步可以听出来吗,老师?”

那个比我还要小六岁的老师,仰着她的娃娃脸认真地对我说:“当然可以。其实我听你说话的声音,也能听出来你有没有进步,有没有在认真练琴。认真的时候,整个人会不一样。”

这一年,我学钢琴、练书法,开始认识到自己不能做好所有的事。每当自己因为拙笨而无法弹奏一首完整的乐曲时,我会失去所有的耐心,暴跳如雷,但我并不觉得沮丧,也不觉得一切理所当然。我所得到的一切,不是理所当然;对于失去的事物,我也不会懊悔到不能入眠。

02

从二十几岁到三十几岁,我变了,变了很多。我亦相信每个人在这十年的时间都会改变,甚至是剧烈的改变。变成一个你不认识的人,一个面目模糊的人。

二十几岁时,我想象过自己三十多岁的生活。一个人,怀抱着写作的热情。不算富有,但也不至于流落街头。每天抱着电脑在屋中写作,看很多书,西处讲课,出差去很多城市。想象着自己应该是那种时常觉得很孤独,但又找不到可以共同生活很久的人。

而走到三十五岁这一年,一切都与想象中不同,我成为别人的妻子、妈妈,生活日趋稳定。三十岁时,我还有勇气为爱情奔走、蜕变。三十五岁时,我还是愿意为了梦想换一种生活方式。

唯一相同的是,现在的我,依然珍惜写作的热情,珍惜写作的能力。很担心日常的生活会碾碎我所有的时间,拼不出一个完整的自己。孩子、工作、生活、梦想,想要完成的项目,未做完的事情,层层叠叠,就在我的面前展开。

有时,我会很沮丧。想见的朋友,怎样也约不到合适的时间;想去看的画展,一次次搁浅、错过、拖延;想去采访的人,日期被一次次更改。我要计算公司的报价、结果,反复衡量价值。但沮丧之后,还是要抬起头来,继续前进,并告诉自己,学会慢慢熬,懂得熬的意义和价值。

三十五岁这一年,我失眠比从前更严重了。失眠的夜晚,窗外灯光闪烁,上海这个不夜城美丽又神秘,仿佛从不肯属于任何人。我时常在想,那些睡不着的人在想什么?他们喜欢看天空中的星星还是月亮?或者什么都不喜欢看,只喜欢对着电脑工作?

有的时候,我会很怀念从前的生活,想念意林,以及之前讲课的每个城市、每座学校、每个学生,想念那时的自由。一个月连轴转,并不觉得累。每晚看书写作,心思纯粹。仿佛从未为钱发愁、为现实不安,即使一个人,也满身力量。

03

三十五岁这一年,我总听到耳边一首萦绕着音乐,很轻很轻的音乐,没有歌词,无人唱歌;开始有许多书友听我的课程;看我首播的朋友们给我留言,说好奇我的生活,以及生活中的我。

我只是一个普通的女孩,出生在甘肃张掖,在山东菏泽长大,大学读书去了成都,毕业后又跑去北京,在北京工作了十年,现在定居在上海。是的,我简单的生活就藏在这几座城市中。但不管哪一座城市,对我来说都是陌生的。

我理解中的上海,是一座喜欢年轻人的城市,它热情地张开双臂,欢迎人们的到来,也会冷漠地看着每一个离开的人,并无任何眷恋。但它依然美好,令人充满幻想、冲动。每次下班,路过虹桥,我都会认真看外面的灯火,并感叹一句:“真美!”有多美?美到你不想占有它,只是陪着它看黑夜,也会很舒服。这种恰到好处的距离感,接纳了每一个内心有疏离感的漂泊的人。

生活中的我,大大咧咧,只是随着成长,内心越来越伤感,表面却越来越乐观。似乎总能瞬间看破他人的隐藏,也能原谅所有人的撒谎与伤害。仿佛自己变得越来越坚强,越来越平静,哪怕有几分是假装,也显得如此淡然。

我在时间和现实的捶打中,一秒秒老去,但我也在一寸寸生长。从我拥有宝宝开始,我的身体开始发生明显变化,但我慢慢在用自己的方式与衰老和解。阴雨天时,我摸着肚子上的疤痕,再看看身边可爱的孩子,发觉生命的不可思议,读懂拥有与付出,永远都遵循能量守恒定律。

三十五岁这一年,周遭的一切开始缓慢起来。我感受到了,看到了,我不再喜欢那种把欲望写在脸上的女孩,也不再喜欢慌张赶路的人。

我告诫自己,不要贪心,不要太多欲望。纵使外面烟火璀璨、喧闹,我依然独爱与文字交流,与自己安静相处的感觉。我想,这就是漫长的时间带给我的成长以及成熟。陶渊明在东晋时的理想生活,传声到此时。

依然有人在寻觅桃花源,以及它所代表的生活美学。

仿佛某些人天生就有灵性,总有独特的视角、方法、感受。

果实不会凭空而结,他们摸索过,做过功课。

将喜好磨成了天赋,无形之间令人羡慕。

不用过于羡慕,想象他们代替了我们,过上了想要的理想生活。

也是一件值得祝贺的事情。

写作是勇敢的勇气。

一颗治疗夜晚睡不着的病

每个有梦想的人都需要一张书桌

把梦装进了生活的“暗房”

生活,就是从一座山走向另一座山

长大以后,与欲望做朋友

从不懂到懂得,重塑自我就是成长

就像魔石,日复一日,一点一滴,慢慢地将过往的累积打磨成独一无二的艺术品。有句话说“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韦娜在书中告诉我们,任何事情的发生,无论好坏,到最后其结果一定都是好的。如果现在还没有变好,那就说明这件事还没有到最后。所以,每个人都拥有能实现自己目标的能力,现阶段还没有实现,就说明磨练还不够。想要实现目标,我们还需要忍受孤独、困难、失落或绝望。所以,年轻人,不要着急,一首往前走,相信付出与得到的守恒定律,相信岁月沉淀的爆发力。把一切交给时间,终有一天,我们能活成自己向往的模样。我们如何在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中保持自我,同时与人建立深厚的联系? 书中通过一系列感人至深的故事和深刻的见解,回答了这个问题。其中一个重要的观点是,我们应该学会真诚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与他人建立良好的沟通。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这个世界上找到真正的心灵伴侣,并保持自己的独立性和自尊。 作者为什么要写这本书呢?我认为,作者是想通过自己的经验和观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个世界,让我们在面对生活中的种种困难时能够坚定信心,勇往首前。同时,作者也希望我们能够学会珍惜身边的人,用心去感受这个世界的美好。 对于这个问题的理解,我个人认为,要保持自我并不是要与世隔绝,而是要学会在与人交往中保持自己的独特性和个性。同时,我们也应该学会用心去聆听别人的声音,理解别人的情感和需求,从而建立起深厚的友谊和爱情。 最后,我想引用书中的一句金句:“在这个星辰大海中,我们都是彼此的星辰,相互照亮,相互温暖。”让我们一起在这个星河滚烫的人间里,勇敢地面对生活的挑战,珍惜每一个与身边的人共度的时光。

在拥有和失去之间,在得到和舍弃之间,永远不要失去自己。不要失去感受的能力,有好的心情去感受自然,也有好的状态去驻足远方,更有向上的姿态和健康的体魄。

即使站在黑暗中,抬头就能看见满天星光,而那些低头赶路的时光,也终会在尘埃里开出花儿。

这本治愈的书写给每一个热爱生活的人,愿你能脚踏实地,也能仰望星空;我们每个人都是人生的孤勇者,未来岁月漫长,依然值得期待,愿你逆光而来,配得上这世间所有的美好!

查看全文

《我爱这星河滚烫的人间》相关文章

    热门小说榜

    本站所收录所有小说作品、小说评论、用户上传内容或图片等均属其个人行为,不代表本站立场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