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统:北狩君王在线阅读

正统:北狩君王

正统元年——瓦剌与大明,它跑,他追,它插翅难飞…………………………………………………………………………

《正统:北狩君王》精彩内容赏析

此,新帝也!

百官昂首阔步,陆陆续续地跨过奉天门朱红的门槛,在广场上依照各部的职务组成了一支庞大且整齐的方阵。

“太后千岁千岁千千岁!”

“太皇太后千岁千岁千千岁!”

百官在宫乐声中整齐划一地朝拜并山呼。

“列位臣工,平身吧。”

“谢太后!”

“臣请奏!”

“准奏!”

“先帝驾崩己有数日,国不可一日无君,今太子尚且年幼,主少则国疑,当请其他藩王入京,继承大统。依臣所见,襄王性情温良,是不二人选!”都察院左都尉御史曲策走出队列,行礼进言道。

“臣附议!”

“臣附议!”

右佥都御史吕逊、左副都御史狄朔、礼部主事王庶等人如事先准备好一般纷纷响应。

“此事不急,待宣读先帝遗诏,再下定论。”

什么?遗诏?宣德不是突然暴毙的吗?怎么会有遗诏?

带头的曲策不禁惊出一身冷汗。

要是宣德指明了让太子继位,我们这几个进言的怕不会被安一个意图另立新君,企图谋反的帽子。

狄朔、王庶的心中也不禁暗自骂娘。

只有奉天殿里的朱祁镇坐在大殿中,不住的有“woc”声在心中响起。

小爷我十六年真是白活了,如此盛大的场景除了在电视上看过就再也没看过了。穿越之后才体验到。

“宣先帝遗诏!”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群臣再次跪拜,高呼万岁。

一个宫女手捧玉案,迈着宫步走上大殿,玉案上是一卷翡翠双龙轴的圣旨。

曲策双眼瞪得滚圆,似乎宫女的脚步声就在自己的耳边,如同是黑白无常索命的声音一般使他精神紧绷。

宫女行至孙若微身侧,高举手中的玉案,跪在地上。两个太监走上前,一人拿起圣旨的一端,在孙若微的面前徐徐展开。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孙若微的声音在奉天殿与奉天门之间回转。

“朕近年来,深感龙体不适,故立此遗诏。朕自登基始,承仁宗之志,效文景,行仁政,与民休息,无为而治,治大国如烹小鲜。以致国力强盛,民以富足,户有余粮,室有余帛。民有言曰‘宣德之治’,或曰‘仁宣之治’。至宣德五年,朕龙体抱恙,深内宫而远朝政,国中之事托之以内阁,禁苑之事付之以皇后,六局之事闻之以太后。待朕崩,令太子继以大统,登临大宝,承皇帝位。太后及太皇太后登殿,垂帘听政,待太子大婚,当入朝亲政,太后、太皇太后当还政于太子。钦此!”

朱祁镇见此,表现得泰然自若。

要不是我看过剧本,还真以为这没坐热乎的龙椅就要让别人坐了。

孙若微读完宣宗的遗诏,不知何时己红了眼眶,指着朱祁镇便对群臣喊道,“此新帝也!”

见此,百官跪地朝拜,高呼“吾皇万岁万万岁!”

孙若微的目光再次转向了曲策等人。

“来人!将这几个乱臣贼子给本宫拿下!押入诏狱,由北镇抚司审讯!”

话音落地,百余个身着飞鱼服,腰挎绣春刀的锦衣卫从奉天门鱼贯而入。还不等曲策等人反应过来,脖子上便多了一把明晃晃的刀刃。

“陛下饶命啊!”

“陛下!”

……

北镇抚司是什么地方?对官员而言就是地狱。一般的官员竖着进去就没几个是能竖着出来。况且有什么罪还不是锦衣卫来定?家徒西壁的官员家里都能搜出来一件龙袍,再屈打成招,认了罪,就该抄家灭族了。

“让他们停手。”朱祁镇倚着龙椅,淡淡说道。

“没听清楚吗!传令!让锦衣卫停手!”朱祁镇一拍龙椅,对座下的御前太监喊道。

见此一幕,太皇太后表面上虽然波澜不惊,但心里有些不淡定了。

这气性!是老朱家亲生的!

太监一路小跑到奉天殿前的玉阶上传令。

锦衣卫闻令,纷纷收起了绣春刀,将几位官员放下,对着奉天殿行了个礼便退下了。

“母后不必如此,古人云‘主少则国疑’,几位大人只是为我大明江山社稷着想,才一时犯了失言之罪,如此莫不是有些小题大做?依朕所见,罚俸三月即可。”

孙若微一时语塞。

这还是我那个……傻儿子吗?

“传帝谕:左都尉御史曲策等一干人等,失言之罪——罚俸三月。”

闻言,曲策等人不禁一阵心痛。

三个月,家里还有老婆孩子,还有下人。这日子怎么过啊?可回过头一想,好死不如赖活着,至少不用抄家流放了。

朝堂上的群臣闻言,不禁感叹“实有仁宗之心”。

曲策等人谢过皇恩,悻悻地回到队伍中,实像几只蔫了的公鸡。

“咳咳。”朱祁镇干咳两声。

“朕大病初愈,不宜高声言语。接下来,朕说什么,你都要一字不落地传。”

“宣,自今年始。改年号——正统。”

此语一出,群臣再次继续交头接耳。每个人心里都明白这个年号什么意思。

“肃静!”孙若微喊道。

朝堂便立马安静了下来。

“杨士奇可在?”

“臣!兵部尚书杨士奇!”

“朕命你为主编!领翰林院、文渊阁及国子监众学子编写《宣宗实录》。”

“臣领旨!”

“杨荣!杨溥!”

“臣在!”

“朕命你们二人任《宣宗实录》副编,辅助杨士奇编写《宣宗实录》。”

“臣领旨!”

“今日朝议,尚有最后一事。太宗皇帝迁都北京,至今己历三世,仁宗皇帝有意复迁南京,故北京以为陪都加以‘行在’二字,宣宗皇帝三巡边关,当‘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故——自今日始,定都北京,以南京为陪都,加‘行在’。”

北京的百官并无异议,只是觉得“到嘴的鸭子飞了”,却如此无能为力。

查看全文
热门小说榜

本站所收录所有小说作品、小说评论、用户上传内容或图片等均属其个人行为,不代表本站立场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