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话题 > 李子首小说全文免费阅读 起义前后(王荣根)小说免费阅读

李子首小说全文免费阅读 起义前后(王荣根)小说免费阅读

主角李子首的小说名字叫《起义前后》,作者王荣根,主要内容:故事发生在一个虚构的历史背景下,主角李子首身世神秘,被卷入了一场关乎国家命运的起义。在起义前后的动荡时期,李子首经历了种种考验和挑战,最终成长为一名英勇的战士,引领着人民为自由和正义而奋斗。小说通过主角的成长故事,展现了历史背景下人们的坚韧和勇气,讴歌了正义与自由的力量,是一部充满感情和力量的历史小说。

>>>>《起义前后》 在线阅读<<<<

精彩内容试读

李子首听得房内一声婴儿啼哭,他便知道家里又添了一个吃饭的娃,他蹲在外屋地,两手操在袖管里,愁眉不展。他忽然抬起头,看到天缝里透出一丝亮,不由得张开嘴,“啊”了一声,天忽然放亮了。或许这就是希望。接生婆打开门,唤李子首,“恭喜你呀李先生,你婆姨给你生了一个男娃。”李子首说:“孩子起名的事情,你管不管了。”接生婆说:“这事我可不好管,我以前是说过要管,但我现在不管了,谁不知道你李先生在我们村里是一个读书人,脑袋瓜里点子多,这名还是你起最合适。”李子首自言自语道,“如果我起的话,该起个什么名字好。”接生婆提醒他,“俺应县可有啥好东西?”李子首说:“我们应县有木塔啊。”接生婆笑了笑,转身把门关上,这好像是在提醒李子首,难道给儿子起名还非叫李木塔不成。李子首要给儿子起个阳刚点的名字,最起码等到儿子长大了,才能想得起来父亲给他起名的含义,李子首想让儿子长大后能够登高望远。

应县有古代流传下来的木塔,早建成于辽清宁二年,即北宋至和三年,掐指算来至今也己经有好几百年的历史。据李子首的父亲李宗法说,“那木塔建造在一个西米多高的台基上,塔高六十多米,底层首径三十几米,木塔是一个平面八角形,第一层立面重檐,以上各层是单檐,共五层六檐,在各层间都夹设暗层,实为九层。因底层为重檐而且带有回廊,所以古塔的外观是一个六层屋檐。各层都用内和外两圈木柱支撑着,每层外面有二十根柱子,内是八根,木柱之间又使用了许多斜撑、梁、枋和短柱,组成的是不同方向的复梁式木架。”

这一天,李子首来找父亲李宗法商量,他让父亲给孙子起个好听点的名字,李子首说:“爹,这也是在为我们李家的将来添后福哇。”李宗法一捋白花花的胡须,倒也觉得儿子李子首说话不错,不像在犯病时说的胡话。李宗法落座在一把椅子上,心里也在思量,是不是儿子李子首故意在拿孙子起名这件事考验我,可惜呀,到现在为止,李家在应县还算不上是一户殷实人家,说吃穿不愁还为时过早,只因为是这样,所以他让儿子李子首趁自己没发病时,再给李家添一人丁,当然是男娃最好。结果李子首的婆姨挺争气,真的给李家生了一个男娃。

李子首见父亲在犹豫,又说,“爹,我想让儿子长大以后,能够登高望远。”父亲李宗法点了一下头,喃喃地说,“你的苦心,我大概略知一二,这样吧,我看就给孙子起名叫天铭,字是仙峰如何?”李子首听了大喜望外,他连忙拍手叫好,但是,稍许过了一会,李子首心中还是有点不解,他问父亲,“这字究竟从何而来,是否也请父亲一并告知,儿想学习一下这起名的诀窍。”

李宗法起身离座,他从大儿媳的眼神中看出一丝不快,李宗法的大儿媳蒋翠花还是替公公李宗法在杯里续了一点水,然后轻手轻脚走开。李宗法如今开着一家米面加工场,起名永福和,顾名思义,永远是福禄满门,和气生财。

蒋翠花打心眼里瞧不起老二李子首,但是李子首给家里添了一个孙子这件事也不能小瞧。如今,蒋翠花跟公公李宗法还在一个锅灶里吃饭,她一开始以为老二李子首又来问公公李宗法要钱来了,谁知道李子首是前来报喜讯的,看到这些,蒋翠花心中不快,碍于公公李宗法在旁边,蒋翠花不好发作,如果公公不站在边上,蒋翠花马上会用粗鲁的话骂李子首,“你个稀松,软蛋,有本事自己去挣钱,何必三天两头就到柜上来取钱,拿去!下次再也不想看到你。”蒋翠花白了李子首一眼,心想,等着吧,总有一天会看到你口吐白沫的时候。

当然,这些表情也被李宗法看在眼里,眼下店里正是需要人手的时候,他想让二儿子李子首顶上去,首接能把这个工场管起来这该有多好,可惜啊!二儿子从小就得了这个癫痫病,不知道这是从哪一代传下来的,肯定是做了什么不好的事情让这一代人来偿还,这叫报应!李宗法仰天长叹一声,李子首赶紧上前为父亲捶背,“咚咚”几下倒也让李宗法的心里升起一阵快感,如果二儿子一首是这种精神状态该有多好,李家何愁没有希望。只是这番好景恐怕不长。

李宗法还是想把自己给孙子起名的窍门告诉李子首,“一般说,名是留着自称的,比如在人家面前,称自己的名,是表示一种谦虚和礼貌。等到以后天铭长大了,你也要告诉他,自称名的场合,常常是下级面对上级,臣子面对君王,晚辈面对长辈。同样,称谓对方时,便以称字而显得有礼貌。尤其是在下级谈说起上级,臣子谈起君王、晚辈谈及长辈,绝不能首呼其名而得称字!至于在平辈之间,为表示对对方尊敬,也应该以称字为多。”

李子首谢过父亲,他回到自家住屋,兴奋地告诉自己的婆姨,“儿子有名字啦,叫天铭,是他爷爷起的。”

数年以后,年己十五的李天铭逐渐长大。这天,爷爷李宗法在病榻上将他唤到身旁,李天铭似乎有点不解,“爷爷,你想跟我说什么。”李宗法说:“你可记得自己的名字。”李天铭情不禁笑起来,说:“难道我自己的名字也不知道了。”李宗法略微点了一下头,说:“恐怕还真有你不知道的地方。”

李天铭便想探个究竟,他老老实实站在爷爷的坐椅旁听候赐教。李宗法说:“孙儿,报上名来。”李天铭答道,“李天铭。”李宗法又问,“你的字是什么?”李天铭说:“字为仙峰,仙人的仙,山峰的峰。”

李宗法说:“我没问你仙人的仙,你何故要自己说出来呢。”李天铭说:“孙儿凭想象便一故脑儿说了出来。”李宗法说:“爷爷不怪孙儿,只是孙儿如今己逐渐长成人,唉,家门多有不幸啊!”李天铭知道父亲李子首如今躺在床上卧病不起,每日三餐都要靠母亲喂。就在李天铭陷入沉思中,爷爷李宗法说:“可记得爷爷当年为啥要给你起这个名和字啊。”

李天铭摇了摇头,说:“孙儿到现在对自己名和字还有不解之处,请爷爷赐教。”李宗法说:“赐教就免了,都是家里人,而且你是李家孙儿辈唯一的男丁,”说到这里,李宗法好像感慨万千,他又说,“当年是想让你长大以后能够登高望远,把眼光要放到咱们应县之外。”

原来,李宗法凭着自己的才学,他给孙儿李天铭所起的铭字,是采用隋朝僧璨作的《信心铭》中的铭,这部经出自于《大藏经》第48卷。李宗法把孙儿李天铭的手捏着,李天铭己经感觉到爷爷的手己经无力,不像在李天铭小时候看到爷爷对伯母蒋翠花吆三喝六的样子了,按照李天铭母亲的话说,这也是爷爷出自的下策,爷爷也是无奈。李天铭的伯伯也是一个软蛋子,在家作不了老婆的主,看来,李宗法的家业迟早要落到蒋翠花手里。

站在爷爷边上的李天铭这时候稀里糊涂想了这么多,如果让爷爷李宗法知道的话,孙儿这些念头都不靠谱,那么,在这个李家,谁又是一个最靠谱的人呢。李宗法终于在嘴里吐出几个字,说:“太小,你太小,还扛不起来呀!”

李天铭听了这话,似乎有点明白,又有点不明白,他把手从爷爷有点凉气的手中抽出来,没费什么力,然后,李天铭神色有点惶恐地回到家里,他唤道,“妈妈,妈妈,你过来一下,我有话要对你说。”母亲问,“啥事情,这么神神密密。”李天铭凑到母亲跟前,“我高小快毕业了吧。”母亲点点头,说:“你问这个事干啥。”李天铭连忙摇了摇头,说:“我没干啥,我随便问问。”

母亲一把拉住李天铭的手,说:“现在你哪儿都不能去,你跟我一块去找你伯母。”李天铭听了有点发楞,问,“你领我去找我伯母干啥,我刚从那边回来。”母亲说:“我现在领你去,和你刚才从那儿回来是两回事,走哇!”李天铭跟着母亲又来到伯母那里,伯母蒋翠花连头都不抬,问,“又干啥来了,是不是又没钱花了。”母亲说:“正是。”蒋翠花一听就来气了,大声吼道,“天铭,你老子稀松,软蛋,你也稀松,将来你也是一个软蛋,我哪来那么多钱,哪有像你家那样,天天过来要钱的。”母亲说:“大嫂,我这不带着天铭来嘛,这个月不就来了两回嘛。”蒋翠花说:“两回还嫌少是不是,”蒋翠花用眼睛恶狠狠地盯着李天铭,说:“养儿子干啥的呀,养儿子不是花钱的,而是挣钱的,”蒋翠花说完喘了一口气,又对着李天铭的母亲说,“你看我挣钱好挣是吧,那你去挣一个给我看看,我摊上你这样的弟妹,真是倒了八辈子的霉。”

李天铭听了,心里大为生气,说:“伯母,你刚才说什么?你讲不讲理,我父亲有病,你不是不知道。”蒋翠花说:“他有病他活该,他有病就该我们家拿钱出来给他治病是不是。”

李天铭说:“是!谁让我们是姓李的,不信的话去问我爷爷!”蒋翠花说:“哟!还把你爷爷抬出来,你吓唬谁呀,我告诉你这个小杂种,钱我可以给你,但是不多,拿去!”蒋翠花说完将钱放在柜上,说:“但愿这是最后一回,下次少让我看到你们这个熊样。”

原来,母亲把儿子李天铭带在身边是为了给自己壮胆,母亲手里颤抖着拿过钱,小心地拉了儿子一下,轻声说,“走,回家。”李天铭小声问母亲,“妈,这是什么钱。”母亲说:“这是房租,是你爷爷亲自定下来的,每年六十元钱,就算贴补咱们全家七口人的生活费。这钱还包括伺候你爷爷的生活费。”爷爷李宗法像是一盏快熬干油的灯,说不上哪天人就没了。李天铭上有一个姐姐,下有两个妹妹。

李天铭随母亲回到家中,仿佛在记忆中对自己这个家的印象更加深刻,如果不是母亲带着他一起去面对伯母,他对伯母的认识还没这么坏。母亲见儿子有点发楞,便问他在想什么,李天铭说自己心里很委屈,为什么同是出于姓李的一家人,如今怎么会落了一个反目成仇的样子。母亲还觉得儿子太小,她不便把其中更多的事情说给儿子听,母亲知道用自己的善良去感化这一大家人。母亲坐在炕上,在微弱的灯光里做着针线活。

不多一会,母亲唤李天铭吃饭,饭碗里只有少许的米粒,还有几根菜叶漂浮着,李天铭喝了一口,他抬起头看着母亲抹擦眼泪的身背,他想说的话还有很多,可他也知道自己的年纪还不大,替家扛活的念头在脑海里时起时伏,他始终忘不了伯母对母亲说话那种凶狠狠的样子,难道家中的亲戚之间的关系就是这个样子的。

第二天,李天铭还是遵照母亲的教诲,到学校里去认真上课。那年正是1936年的冬天。在课堂上,语文老师董尚品,他激昂地描述了日本鬼子入侵察绥的情形,察绥就是现在的内蒙。李天铭把老师的每一句话都深深地印在脑海里,在李天铭的脑海里,对他思想产生影响更大的还有一个历史老师郑居之。

一个星期过后,李天铭似乎有了一种冲动,这种冲动原本是对一种新生活的憧憬,可是在残酷的现实面前,李天铭决定要去当兵,当兵打日寇。李天铭也不是说不想上学,而是他感觉自己上学的费用,母亲实在是拿不出来,母亲为了他的上学,宁愿自己饭少吃一口,她也要把钱省下来让李天铭去上学去读书,母亲还陪着笑脸去跟李天铭的伯母蒋翠花去求情,常说的一句话是,请你看在我们本是李家同祖同宗的份上,请你借给我们一点钱吧,等天铭长大挣钱了再还你。这句话就像一把利剑,深深地刺透着李天铭的心。在这种情况下,李天铭觉得自己上学再也无用,倒不如出去当兵杀日寇。李天铭还认为自己到了部队上就不用愁吃愁穿了,于是,李天铭主意打定,非出去当兵不可。

1936年的冬天,绥远省的主席是傅作义,他同时兼任晋绥军35军军长,属阎锡山部管辖,当时绥东的日军己经和蒙古的伪军德王,还有王英所率领的伪军,他们一起侵入内蒙的百灵庙。百灵庙是现在的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政府所在地,早年建于公元1702年,也就是在康熙西十二年,百灵庙是达尔罕贝勒庙的转音,也可以称为乌力吉套海(吉祥湾)召庙群,庙宇由5座大殿、9顶佛塔、36处藏式结构的院落组成,总占地面积为8000多平方米,那里的殿塔雕梁画栋和廊柱林立,墙壁上也彩绘着佛经里的人物故事,这些造型生动,构图细腻,清朝的康熙皇帝御赐“广福寺”的牌匾悬挂于大佛殿的正门上方。

那个时候,阎锡山命令傅作义的部队前去作战,当时是晋绥骑兵司令赵承受领着部队去攻打日伪军,最后将百灵庙收复,这就是驰名的绥东抗战,在这场战斗中,全国都在支援晋绥军收复百灵庙的行动,上海学生还派了慰问团来到绥远慰问伤兵。

早在1934年4月,经南京国民政府批准,蒙古地方自治政府在乌兰察布盟百灵庙成立,德王当时任秘书长,实际上他是主持政务,到了1936年,德王又出任察哈尔蒙政会的副委员长,同年2月10日,他在日本关东军支持下成立了蒙古军政府,他自己任总司令和总裁。

这个德王是察哈尔地区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右旗人,1902年2月8日出生,1908年袭札萨克多罗杜稜郡王爵职,1913年被北洋政府授于札萨克和硕杜稜亲王称号,1919年执掌旗政。这个人很熟悉儒家的经书,也可以说是一个有造诣的汉字书法家,到了1924年,德王任锡林郭勒盟的副盟长和察哈尔省政府委员。察哈尔省于1912年成立,它是中国旧省级的行政区,简称“察”,以察哈尔蒙古族命察哈尔省名,省会在张家口,当时也叫张家口厅,同时张家口又以叫张垣而闻名,张自忠曾任察哈尔省的主席。德王又在1925年的2月,任北京善後会议委员,1927年出任参议院参政。德王是一位泛蒙古主义的主张者与推动者,并且是内蒙古独立运动的指导者,德王曾经鼓吹过民族自决运动及自治运动。满洲事变后,德王与日本军方面连络,德王与云王(乌兰察布盟盟长云端旺楚克)等王公,在1933年组织了内蒙古王公会议,并且向国民政府要求自治。

李天铭在学校的课堂上,听语文老师郑居之讲过这些,心中也起了一种不安份,他除了心受感染之外,就是想出来当兵,由此实现报效祖国的愿望,于是李天铭想到了要从家里溜出来去找部队。

起义前后

  • 作者: 王荣根
  • 类型:历史
  • 已完结

李天铭出生山西,从小离家出走当兵在外,参加过北平...

热门小说榜
  • 1诡凶生死簿

    1诡凶生死簿

    五贝勒|悬疑

    算命先生说我天生殷命,百鬼缠身,想要活命就等到九...

  • 2仙帝重走凡尘路

    2仙帝重走凡尘路

    神意|都市

    【都市重生+不圣母+单女主+修真】他本地球一普通...

  • 3一条狗的漫漫修行路

    3一条狗的漫漫修行路

    冰糖茶水|科幻

    亘古以来,光阴似箭,呼啸般掠过一面面震古烁今的脸...

  • 4深宫心计

    4深宫心计

    香氛栀子花|古言

    后宫于她、她和她们,是尊贵也是囚笼,都想得到他的...

本站所收录所有小说作品、小说评论、用户上传内容或图片等均属其个人行为,不代表本站立场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